作者:anke001 日期:2020-05-15
風口上的爬架,真的那么好賺錢嗎?
最近,陸續有一些客戶反饋,爬架不好做,單子接不到了,好像市場沒那么熱了。
小科非常驚訝,今年小科忙得不亦樂乎,詢單接到起飛,怎么會感覺市場不好呢?于是,小科稍作調研,才發現,原來現在爬架市場已經不再是盲目投資就躺贏賺錢的黃金時代,而逐漸進入爬架2.0時代。
▲爬架行業變遷過程簡圖
正如之前小科所說,爬架沒那么好做(詳情參看《別傻了,你以為你投的是爬架,實際上是個“坑”》),爬架并不是一個沒有門檻的行業。
但是由于前期市場反饋其帶來的巨大經濟收益和付款優勢使得不少關聯行業者涌入到爬架投資,爬架租賃,爬架融資,爬架勞務等產業鏈中。根據國家工商總局企業登記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各類爬架公司在200家左右,2018年在400家左右,而在2019年這個數據增漲了近6倍,達到2000家以上。結合國內機械工程銷售市場經驗,當一個同類產品的競爭企業達到2000家左右的時候,意味著賣方市場已經過去,爬架品牌競爭時代到來。
那么,現在,新進入爬架行業,到底應該如何布局呢?
就目前,小科接到的客戶反饋統計,爬架分包的詢單還是遠大于銷售的。畢竟在目前的行情下,主要還是以央企、地方國企為建設開發的中流砥柱,那么這些國有企業還是多以分包爬架為主。在一定程度上,分包市場還是十分緊俏,但隨著爬架公司的增多,總包單位對爬架分包商的挑選也越發嚴格。
作為一種新型的智能外墻防護項目,承接爬架專業工程分包除了要有一定的專業資質,此外還需要對爬架的設計、審核、報批、搭設、安裝、提升、維修、保養、現場管理,以及整個施工過程中爬架的質量安全負責。因此,現在大型總包商對分包單位的考核,入庫、都更加注重品牌、規模、品質效應。這也就是我前文說的,為什么小的爬架公司,會感覺接不到項目。
同時,爬架投資也不僅僅是購買架體那么簡單了,需要深入爬架分包成本過程各個環節進行系統分析,爬架成本去除采購成本,其余占據比重較大的部分則是爬架的使用成本,使用成本來自爬架搭設、安裝、提升、封頂、拆除、維修保養、現場保養、現場管理應對的機具材料及設備等費用。
▲爬架投資成本比重簡圖
目前,國內第一梯隊的爬架銷售公司,除了小科以外,大多數是沒有建廠、只做銷售,不做分包,更不敢承諾售后。一次銷售,就完成交易。輕資產模式,讓這些銷售爬架公司可以通過減配低質的方案,以低價吸引客戶,只做一次性買賣。
而真正爬架的成本,來源于后期的隱性成本。比如:現場施工、周轉與服務,而這些是一開始算價格的時候無法明確了解的。不少投資者在購買爬架之后,遇到大量的質量、進度、安全、補貨、翻新、等問題,卻求門無路,不僅成本大大增高,還影響工期和周轉。
總而言之,雖然爬架的分包市場現階段還是非常緊俏,但是由于市場的逐漸規范,總包商的挑選已經聚集到頭部爬架品牌。而爬架的投資者,在挑選的爬架產品的時候更要擦亮眼睛,重視品牌效應,而不是一昧地只算單次購買成本,需要了解整個行業的流程,并考慮后期施工、周轉等無形成本,選擇正規的、有自建廠房的大企業合作。
當然,如果投資者想做自建品牌,做爬架的銷售,那么對投資者的各方面要求只會更高,且不談動則千百萬的設備、生產資金投入,更重要的是爬架的品牌是需要孵化。而一個品牌的培育和孵化,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成本。因此,小科不建議大家在還不了解爬架市場的情況下,就投資建廠銷售爬架。
燦爛的五月到了,歡迎大家來美麗的廈門找小科泡茶~